茎用莴苣

茎用莴苣,俗称莴笋,茎部粗大,呈长棒状,表皮翠绿或黄绿,肉质脆嫩。其富含维生素 C、膳食纤维及多种矿物质。能增进食欲、促进消化,对改善便秘有益。它热量低,适合多数人群,尤其适合想控制体重者,还可为高血压患者补充钾元素,辅助调节血压。

基本介绍

茎用莴苣,俗称莴笋,是菊科莴苣属莴苣种能形成肉质嫩茎的变种,一二年生草本植物。“莴苣”之名最早见于《千金·食治》,其种加词“sativa”意为栽培的,表明人类对它的驯化栽培历史悠久。莴笋原产于地中海沿岸,大约在五世纪传入中国,现今全国各地均有广泛种植。在气候较为温暖的南方地区,莴笋基本全年均可种植;而在北方,多为春、秋两季栽培,春季一般在4 - 5月上市,秋季则在9 - 10月大量供应市场。

莴笋外观独特,整体呈长棒状,茎部粗壮且直立,一般长度在20 - 30厘米,直径约3 - 5厘米。其外皮通常为浅绿色或黄绿色,质地较为坚韧,带有一定的光泽。削皮后,内部的肉质茎呈现出浅绿色至白色,质地脆嫩,汁水丰富。莴笋叶互生,呈披针形或长卵形,颜色多为绿色或淡绿色,叶片边缘呈波浪状或有浅裂。

常见的莴笋品种有尖叶莴笋和圆叶莴笋。尖叶莴笋的叶片狭长,先端尖,茎部较细长,表皮色泽稍深,口感相对更脆爽,味道也更为浓郁,含有较高的膳食纤维,在促进肠道蠕动方面效果较好。圆叶莴笋叶片宽大,叶色较浅,茎部较为短粗,肉质更细嫩,甜度稍高,维生素C含量略高,在增强免疫力方面相对突出。

营养功效

莴笋富含多种营养成分,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。每100克莴笋中,约含有水分95.5克、蛋白质1克、脂肪0.1克、膳食纤维0.6克、碳水化合物2.2克,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,如维生素A 25微克、维生素C 4毫克、维生素E 0.19毫克、钾212毫克、钠36.5毫克、钙23毫克、镁19毫克、铁0.9毫克等。

这些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功效显著。首先,莴笋中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,增加粪便体积,预防便秘,有助于维持肠道正常功能。其次,莴笋富含的钾元素对调节心脏节律、维持肌肉正常收缩以及促进体内钠的排出有重要作用,有利于维持血压稳定。再者,其中的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,能增强人体免疫力,帮助抵御外界病菌的入侵,还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,对皮肤健康有益。维生素E也是一种抗氧化剂,能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损伤,延缓细胞衰老过程。此外,莴笋中的一些植物化学物质,如菊糖类物质,具有一定的调节血糖的作用,适合糖尿病患者适量食用。从食疗角度看,莴笋味甘、性凉,有清热利尿、通乳等功效,对于小便不利、乳汁不通等症状有一定的辅助食疗作用。

食用方式

一、 烹饪方法

1. **清炒**:将莴笋去皮切片或切丝,热锅凉油,放入蒜片爆香,加入莴笋快速翻炒,调味后迅速出锅,能最大程度保留莴笋的脆嫩口感和营养成分。

2. **凉拌**:莴笋切丝或擦丝,加入适量盐腌制片刻,挤出多余水分,再加入生抽、醋、糖、辣椒油、蒜末等调料拌匀,清爽可口,是夏季消暑的佳品。

3. **煮汤**:将莴笋与其他食材如排骨、鱼头一起煮汤,莴笋吸收了肉香,汤味更加鲜美,同时莴笋的营养也融入汤中,营养丰富。

二、 搭配建议

1. **与木耳搭配**:莴笋的脆嫩与木耳的脆爽相结合,口感丰富。且木耳富含铁元素,与莴笋搭配,能在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同时,增加铁的摄入,预防缺铁性贫血。

2. **与胡萝卜搭配**:胡萝卜富含胡萝卜素,在人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,与莴笋搭配,能使维生素种类更加丰富,有助于保护视力、增强免疫力。

3. **与肉片搭配**:将莴笋与猪肉片或牛肉片一起炒制,肉的蛋白质与莴笋的多种营养成分相互补充,营养更均衡,同时肉片的油脂能使莴笋口感更加滋润。

三、 菜肴举例

1. **莴笋炒虾仁**:以鲜嫩的莴笋和鲜美的虾仁为主料。先将虾仁洗净用少许盐和淀粉腌制,莴笋去皮切片。锅中倒油,先炒虾仁至变色盛出,再炒莴笋片,最后放入虾仁一起翻炒,调味后出锅。此菜色彩鲜艳,口感脆嫩爽滑,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。

2. **莴笋叶蛋花汤**:莴笋叶洗净切碎,锅中烧开水,放入莴笋叶,水开后倒入打散的鸡蛋液,搅拌成蛋花,加入适量盐、香油调味。此汤清香可口,富含维生素和优质蛋白质。

清洗处理

清洗莴笋时,首先去除其外层较老的叶子和茎皮。对于茎部,可用流动的清水冲洗表面,去除可见的泥土和杂质。为有效清除农药残留,可将去皮后的莴笋切成适当大小,放入清水中浸泡15 - 20分钟,期间可加入少量食用碱或果蔬清洗剂,食用碱能促进农药分解,提高去除效果。浸泡后,再用流动清水冲洗2 - 3遍。对于莴笋叶,由于其表面积较大,农药残留可能较多,可先将叶片分开,在清水中轻轻漂洗,然后同样浸泡处理,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。

食用小贴士

莴笋吃法多样,除了常见的烹饪方式外,还可将莴笋切成条,蘸甜面酱生食,别有一番风味,能最大程度保留其营养成分。但在食用时也有一些注意事项。莴笋性凉,脾胃虚寒者不宜多食,否则可能导致消化不良、腹痛、腹泻等症状。部分人可能对莴笋过敏,食用后可能出现皮肤瘙痒、红肿、呼吸急促等过敏反应,一旦出现应立即停止食用,并及时就医。此外,莴笋未成熟时并不含有毒物质,但口感较差,纤维较多,营养成分也相对较少,建议选择成熟的莴笋食用。在食物搭配方面,莴笋不宜与奶酪同食,奶酪中的钙会与莴笋中的草酸结合,形成草酸钙,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,长期大量同食还可能增加结石风险。

选购与储存

一、 选购

1. **看外观**:优质莴笋的茎部应粗壮、挺直,表面光滑,无明显弯曲或裂痕。叶片应新鲜翠绿,无黄叶、烂叶现象。如果叶片出现发黄、枯萎,可能莴笋已经不新鲜。

2. **观色泽**:外皮颜色以浅绿色或黄绿色为佳,色泽均匀,表明莴笋生长正常,成熟度适中。若表皮颜色过深或有黑斑,可能莴笋已老化或受病虫害影响。

3. **捏硬度**:用手轻轻捏莴笋茎部,感觉坚实且有一定弹性的为新鲜莴笋。若手感发软,可能内部已经开始变质。对于喜欢吃脆嫩口感的消费者,可选择茎部相对较细、表皮较薄的莴笋;若偏好质地稍绵软、味道更浓郁的,可挑选茎部较粗、表皮稍厚的品种。

二、 储存

1. **短期储存**:将莴笋表面的水分擦干,用保鲜膜包裹,放入冰箱冷藏室,温度调至0 - 5℃,这样可保存3 - 5天。保鲜膜能防止水分流失,保持莴笋的鲜嫩口感。

2. **长期储存**:若想长期保存莴笋,可将其去皮切片或切丝,用开水焯烫1 - 2分钟,捞出沥干水分,装入密封袋或保鲜盒,放入冰箱冷冻室,可保存数月。食用时取出解冻即可,虽口感会略有变化,但营养成分能得到较好保留。

莴笋口感脆嫩,无论是清炒的爽口、凉拌的清新,还是煮汤的鲜美,都能给人带来独特的味觉享受。其丰富的营养成分,从促进消化到增强免疫力,从调节血压到呵护皮肤健康,全方位为人体健康保驾护航。无论是追求健康生活的人士,还是热爱美食的食客,莴笋都是餐桌上不可多得的优质蔬菜选择,不妨在日常饮食中多多尝试,让美味与健康相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