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味蛋黄酥

原味蛋黄酥,外皮层层叠叠,如薄纸般酥脆,包裹着绵密红豆沙与咸香蛋黄。精选小麦粉、优质红豆与新鲜咸蛋黄制作。富含蛋白质、碳水化合物等。咸甜交织,营养丰富,具有补充能量之效。老少皆宜,是日常休闲、下午茶的美味点心。

基本介绍

原味蛋黄酥是一款极具特色的中式糕点,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热菜、凉菜、汤品或主食,它属于点心类别。蛋黄酥起源于中国台湾地区,后在大陆广泛流传并深受大众喜爱。其名称直白清晰,“蛋黄”点明了核心食材咸蛋黄,“酥”则描绘出这款点心酥脆的外皮口感,让人直观地了解到这道点心的主要特征。它融合了中式糕点制作工艺与咸蛋黄独特风味,成为糕点界别具一格的存在。

营养功效

1. **营养成分**:原味蛋黄酥主要营养成分包含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质、脂肪、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等。面粉作为外皮主要原料,提供大量碳水化合物,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。制作油皮与油酥用到的猪油或黄油富含脂肪,为人体储备能量,且有助于脂溶性维生素吸收。咸蛋黄富含优质蛋白质,每100克约含14克蛋白质,同时含有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A、维生素D、维生素E以及B族维生素,矿物质方面,铁、锌、硒等含量较为丰富。

2. **健康功效**

- **增强免疫力**:蛋白质是构成人体免疫细胞和抗体的重要物质基础,蛋黄酥中的蛋白质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正常运作,增强机体抵抗力,帮助人体抵御外界病原体入侵。例如,其中咸蛋黄的蛋白质在人体内经消化吸收后,可用于合成免疫球蛋白,提升免疫功能。

- **促进视力健康**:咸蛋黄中的维生素A对眼睛视网膜发育和维持正常视觉功能至关重要。适量食用原味蛋黄酥可为人体补充维生素A,预防夜盲症、干眼症等眼部疾病,尤其对用眼频繁人群如学生、上班族有一定益处。

- **补充能量**:丰富的碳水化合物与脂肪在人体内经过一系列代谢反应,释放大量能量,满足人体日常活动所需。在早餐或两餐之间食用蛋黄酥,能快速补充能量,缓解饥饿感,使人保持良好精神状态。

3. **养生食疗作用**:中医认为,咸蛋黄有滋阴、清肺、丰肌、泽肤等功效。从养生角度看,在适度食用情况下,原味蛋黄酥中的咸蛋黄部分对阴虚体质人群有一定滋阴作用,有助于调节身体阴阳平衡。不过,由于蛋黄酥整体含油脂较高,在养生食疗应用时需注意控制量。

口味口感

1. **口味特点**:原味蛋黄酥呈现出咸甜交织的复合口味。咸来自咸蛋黄本身浓郁醇厚的咸香,甜则主要源自油皮中添加的糖以及豆沙等内馅的清甜。这两种味道相互交融、彼此衬托,咸而不齁,甜而不腻,形成独特诱人风味。

2. **口感描述**:其口感丰富且层次分明。最外层油皮经烘焙后形成酥脆质感,轻咬之下,外皮簌簌落下,发出清脆声响。包裹在内的油酥增加了酥软细腻口感,与油皮酥脆相得益彰。而豆沙等内馅软糯绵密,带来柔软香甜感受。核心的咸蛋黄则具有紧实沙润口感,咸香浓郁,多种口感交织在一起,给味蕾带来美妙体验。

食材配料

1. **主要食材**

- **面粉**:分为低筋面粉与中筋面粉。低筋面粉用于制作油酥,因其蛋白质含量低,能使油酥质地细腻,赋予蛋黄酥酥软口感。中筋面粉用于制作油皮,具有适中筋性,可形成具有一定韧性和延展性面团,包裹油酥并在烘焙过程中支撑起蛋黄酥形状。

- **咸蛋黄**:是原味蛋黄酥核心食材,以鸭蛋腌制而成。优质咸蛋黄色泽红亮、油润饱满,具有浓郁咸香风味,为蛋黄酥增添独特味觉标识。咸蛋黄富含营养,如前文所述其蛋白质、维生素及矿物质含量丰富。

- **油脂**:常用猪油或黄油。猪油具有独特香味,能使蛋黄酥外皮更加酥脆,且成本相对较低。黄油则带有奶香,可赋予蛋黄酥别样风味,同时其稳定性好,在制作过程中更易操作,使油酥质地均匀。

- **豆沙**:作为常见内馅,一般由红小豆等豆类制成。经过煮烂、去皮、炒制等工序,形成细腻香甜质地。豆沙能中和咸蛋黄咸味,增加甜味层次,其软糯口感与其他食材搭配和谐。

2. **特色配料**:麦芽糖在制作油皮时可少量添加,它能增加面团延展性与保湿性,使油皮在烘焙后不易干裂,保持柔软口感,同时提升点心甜度与风味。

烹饪工艺

1. **油皮制作**:将中筋面粉、糖、猪油(或黄油)、水按一定比例混合。先将油脂与糖搅拌均匀,再加入水搅拌,最后加入面粉揉成光滑面团。此过程需充分揉面,使面团形成良好面筋网络结构,以保证油皮韧性与延展性,通常揉面时间在15 - 20分钟左右。揉好后盖上保鲜膜,静置松弛30分钟。

2. **油酥制作**:把低筋面粉与猪油(或黄油)混合,用手搓揉成均匀油酥面团。油酥制作关键在于使油脂均匀包裹面粉颗粒,形成酥性结构,搓揉时间约5 - 10分钟,完成后同样盖上保鲜膜备用。

3. **咸蛋黄处理**:咸蛋黄如直接使用可能过咸,可先喷上白酒,放入烤箱180℃烤5 - 8分钟,一方面去除部分腥味,另一方面使咸蛋黄出油,提升风味。

4. **包制与成型**:将松弛好油皮与油酥分别分成等量小剂子。取一个油皮剂子擀成圆形薄片,包入一个油酥剂子,收口捏紧,擀成长椭圆形,自上而下卷起,再盖上保鲜膜松弛15分钟。重复一次擀卷操作。最后将卷好面团擀成圆形薄片,包入豆沙馅与咸蛋黄,收口捏紧,搓成圆球,放入烤盘,表面刷上蛋液,撒上芝麻。

5. **烘焙**:烤箱提前预热至180 - 200℃,将烤盘放入烤箱中层,烘焙25 - 30分钟。烘焙过程中需注意观察蛋黄酥颜色变化,防止表面烤焦,当表面呈现金黄色且酥皮分层明显时,原味蛋黄酥即制作完成。

常见菜谱

一、 传统原味蛋黄酥菜谱

1. **材料准备**

- **油皮**:中筋面粉150克、细砂糖30克、猪油(或黄油)50克、水60克。

- **油酥**:低筋面粉100克、猪油(或黄油)50克。

- **内馅**:豆沙馅250克、咸蛋黄10个。

- **其他**:蛋黄液适量、黑芝麻适量。

2. **制作步骤**

- **油皮制作**:按照上述油皮制作工艺,将中筋面粉、细砂糖、猪油(或黄油)、水混合揉成光滑面团,静置松弛30分钟。

- **油酥制作**:依油酥制作工艺,把低筋面粉与猪油(或黄油)混合搓揉成均匀油酥面团,备用。

- **咸蛋黄处理**:咸蛋黄喷白酒,放入预热180℃烤箱烤5 - 8分钟。

- **包制与成型**:将油皮与油酥分别分成10个小剂子。取油皮剂子擀圆包油酥,擀卷两次后擀成圆片,包入25克豆沙馅与1个咸蛋黄,收口搓圆,放入烤盘,刷蛋黄液撒芝麻。

- **烘焙**:烤箱预热180℃,烤盘放中层烤25 - 30分钟至表面金黄。

3. **注意事项**

- 揉油皮时要充分揉面,形成面筋网络,但避免过度揉面导致面团过硬。

- 油酥制作需保证油脂与面粉均匀混合,否则影响酥性。

- 烘焙过程中密切观察烤箱内蛋黄酥颜色,适时调整温度与时间,防止烤焦。

二、 低糖版原味蛋黄酥菜谱

1. **材料准备**

- **油皮**:中筋面粉150克、木糖醇30克、猪油(或黄油)50克、水60克。

- **油酥**:低筋面粉100克、猪油(或黄油)50克。

- **内馅**:低糖豆沙馅250克、咸蛋黄10个。

- **其他**:蛋黄液适量、黑芝麻适量。

2. **制作步骤**:与传统菜谱制作步骤一致,仅将细砂糖替换为木糖醇,低糖豆沙馅替换普通豆沙馅。

3. **注意事项**:木糖醇甜度低于细砂糖,可能需适当调整用量以满足个人口味。同时,烘焙过程中因木糖醇特性,可能颜色变化与传统配方略有不同,需更关注成品状态。

食用小贴士

1. **多样吃法**

- **搭配茶饮**:原味蛋黄酥搭配茶堪称经典组合。搭配绿茶,其清新茶香可中和蛋黄酥油腻感,清爽解腻;搭配红茶,醇厚茶味与蛋黄酥丰富口感相互映衬,提升味觉享受。

- **加热食用**:可将蛋黄酥放入微波炉高火加热10 - 20秒,或烤箱150℃复烤3 - 5分钟,使外皮再次酥脆,内馅与咸蛋黄更加软糯,别具风味。

2. **食用禁忌**

- **高油脂问题**:原味蛋黄酥含较高油脂,肥胖人群、高血脂患者应控制食用量,过量食用易导致脂肪摄入超标,加重身体负担。

- **高糖分问题**:传统配方中糖分含量较高,糖尿病患者需谨慎食用,即便低糖版也应严格控制量,密切监测血糖变化。

3. **过敏风险与应对措施**

- **蛋类过敏**:咸蛋黄由鸭蛋制成,对蛋类过敏人群食用可能引发过敏反应,如皮肤瘙痒、红肿、呼吸急促等。此类人群应避免食用原味蛋黄酥。

- **麸质过敏**:面粉中含麸质,对麸质过敏者食用可能出现消化不良、皮疹等症状。过敏体质人群在食用前应仔细查看配料表,若不确定可先少量尝试,出现过敏症状及时就医。

4. **不适合同吃食物**:由于蛋黄酥本身较为油腻、甜腻,不宜与过于油腻或高糖食物一同大量食用,如油炸食品、奶油蛋糕等,以免加重肠胃消化负担,引起不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