银杏
需要说明的是,银杏并非水果,而是一种坚果。银杏果外观呈椭圆形,成熟时为金黄色,表面有白粉。它富含蛋白质、维生素等营养成分。具有敛肺定喘等功效。但银杏果含微量毒素,需熟制且适量食用。适合体质虚弱、肺虚咳嗽者,但孕妇、幼儿及过敏人群不宜食用。
基本介绍
银杏,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水果,严格来说它是银杏科银杏属植物银杏的种子,在部分语境下常被当作特殊“水果”看待。其名称来历颇具渊源,“银杏”之名最早见于《日用本草》,因其种皮洁白如银,种仁似杏,故而得名,此外还有白果、公孙树子等别称。
银杏原产于中国,广泛分布于中国浙江、江苏、安徽、湖北、四川等地。在国外,日本、韩国以及欧美部分地区也有引种栽培。通常,银杏在秋季 9 - 11 月成熟上市。
从外观上看,银杏呈椭圆形或近球形,大小一般直径在 1.5 - 2.5 厘米之间。成熟的银杏外种皮肉质,表面光滑,初期为淡绿色,随着成熟逐渐变为橙黄色或淡黄色,且具有一层白粉状物质。中种皮骨质,坚硬,呈白色,具 2 - 3 条纵脊。内种皮膜质,淡红褐色。种仁呈淡黄色或黄绿色,表面有皱缩。
常见的银杏品种有佛手银杏类、梅核银杏类、马铃银杏类等。佛手银杏类种仁大,呈长圆形,基部圆钝,品质优良,味甘美,糯性强;梅核银杏类种核近圆形,略扁,种仁有苦味,品质较佛手银杏类稍逊;马铃银杏类种核形状介于佛手银杏类与梅核银杏类之间,种仁味甜,略有苦味。不同品种在营养价值上差异不大,但佛手银杏类因口感佳、品质优,相对更受青睐。
历史文化
银杏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,堪称植物界的“活化石”。早在两亿多年前的中生代侏罗纪,银杏就已广泛分布于北半球。在中国,银杏不仅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,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寓意,常被视为长寿、坚韧的象征,多见于寺庙、古迹周边,并无明显文化禁忌。
口感风味
银杏食用时,口感软糯,具一定韧性,并非多汁类型,给人一种绵密之感。其风味独特,味道微甜,带有淡淡的清香,这种清香不同于常见水果的浓郁香气,而是一种淡雅的气息,回味悠长。
营养功效
银杏富含多种营养成分,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。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,为人体提供必要的氨基酸,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代谢、修复组织和增强免疫力。银杏还含有脂肪,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,这些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胆固醇,对心血管健康有益。
此外,银杏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E,这是一种强大的抗氧化剂,能有效清除体内自由基,延缓细胞衰老,减少皱纹产生,保护皮肤健康。同时,银杏内的矿物质如钙、磷、铁等,对维持骨骼强度、促进血液循环以及正常的造血功能起着重要作用。
银杏还含有独特的银杏黄酮和萜类内酯等生物活性成分。银杏黄酮具有抗氧化、改善血液循环的功效,能增强血管弹性,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。萜类内酯则对神经系统有积极影响,有助于改善记忆力、预防老年痴呆症等神经系统疾病。
食用小贴士
银杏鲜食时,最佳时机是在秋季刚收获后,此时种仁最为新鲜。鲜食银杏,需先去除外种皮,由于外种皮具有腐蚀性且气味不佳,处理时应注意避免直接接触皮肤。去除外种皮后,再将中种皮敲破,取出种仁。鲜食银杏口感软糯,清香微甜。
银杏也常加工成各种制品。例如,可制成银杏粉,将银杏种仁干燥后磨粉,可用于制作糕点、冲调饮品等,增加产品的营养与独特风味。还可制成银杏罐头,经加工处理后,延长了银杏的保存期限,且食用方便。
在烹饪方面,银杏可与多种食材搭配。如银杏炖鸡,将银杏与鸡肉一同炖煮,银杏吸收鸡肉的鲜美,同时释放自身清香,使汤品滋味醇厚,营养丰富。又如银杏炒虾仁,银杏的软糯搭配虾仁的鲜嫩,口感层次丰富,是一道美味又营养的菜肴。
然而,食用银杏需注意诸多禁忌。银杏含有银杏酸等有毒成分,过量食用可能导致中毒,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、抽搐甚至昏迷等症状。一般儿童食用 10 - 50 颗即可引起中毒,成人也不宜多食,建议每次食用量控制在 10 - 15 颗以内。未成熟的银杏毒性更强,严禁食用。同时,银杏不宜与阿司匹林等抗凝血药物同食,可能增加出血风险。部分人群可能对银杏过敏,食用后若出现皮肤瘙痒、呼吸急促等过敏症状,应立即就医。
购买与存储
购买银杏时,若喜欢口感软糯、味道甜美的,可挑选佛手银杏类品种。优质的银杏应外壳光滑,无裂缝、无霉变,颗粒饱满。若外壳有破损,可能内部种仁已受影响。摇晃银杏,若感觉内部有明显晃动,可能种仁已干瘪或变质。
短期存储时,可将银杏放在阴凉通风处,避免阳光直射,这样能保存 1 - 2 周。如需长期存储,可将银杏洗净晾干后,放入密封袋或密封容器中,置于冰箱冷冻室,可保存数月。
银杏,以其独特的口感风味,在众多食材中独树一帜,绵密软糯的口感与淡雅清甜的风味,给人带来别样的味觉享受。丰富的营养成分更是为健康保驾护航,无论是抗氧化防衰老,还是对心血管、神经系统的积极作用,都彰显了它的健康价值。只要遵循正确的食用方法和注意事项,银杏将成为您饮食中的特色健康之选,不妨一试,领略它的独特魅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