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薯

白薯,又称甘薯,外观呈长椭圆形,表皮颜色多样,有红、黄、紫等,果肉多为黄或橙色 。它营养丰富,富含膳食纤维、维生素A、钾等。能促进肠道蠕动,预防便秘,还可提高免疫力。老少皆宜,尤其适合肠胃功能较弱及需控制体重人群,是健康又美味的常见蔬菜。

基本介绍

白薯,学名甘薯(Ipomoea batatas (L.) Lam.),又称红薯、地瓜、红苕等。其名称来历与历史传播相关,“甘薯”一名最早见于晋代嵇含所著《南方草木状》。原产于南美洲及大、小安的列斯群岛,16世纪末(明万历年间)由菲律宾传入中国福建等地 ,后向全国传播。如今,白薯在中国南北各地广泛种植,尤其是山东、河南、河北、四川、安徽等省份。白薯一般在秋季成熟上市,收获期通常在9 - 11月,具体因品种和种植地区气候差异而有所不同。

白薯外观多样,通常呈长椭圆形、圆形或纺锤形。大小差异明显,小型白薯单个重量可能仅几十克,大型的可达数千克。其表皮颜色丰富,有红色、黄色、紫色、褐色等。果皮薄且略带韧性,有的品种表皮光滑,有的则相对粗糙,带有细小的纹理。果肉颜色也各不相同,常见有白色、黄色、橙色、紫色等。白色果肉质地相对紧实,水分含量稍低;黄色果肉质地细腻,甜度较高;橙色果肉富含胡萝卜素,口感香甜;紫色果肉则富含花青素,风味独特。

常见白薯品种众多。“北京553”,表皮为淡红色,果肉黄色,口感软甜,水分含量高,适合烤食或煮食。“济薯26”,薯皮红色,薯肉橙色,甜度极高,质地黏软,是优质的烘烤型品种。“紫薯”,表皮紫黑色,果肉紫色,富含花青素,口感稍干面,常被用于制作糕点、饮品或直接蒸煮食用。不同品种在外观、味道和营养价值上存在差异。外观上,除颜色不同,形状也略有不同,如“北京553”相对细长,“济薯26”较为短粗。味道方面,甜度、水分和口感各有特色。营养价值上,紫色果肉品种花青素含量高,橙色果肉品种胡萝卜素含量突出,白色果肉品种淀粉含量相对较高。

营养功效

白薯富含多种营养成分,具有较高的健康价值。其主要营养成分包括碳水化合物、膳食纤维、蛋白质、维生素(如维生素A、维生素C、维生素B₁、维生素B₂等)、矿物质(如钾、铁、铜、硒、钙等)以及生物活性物质(如黄酮类化合物、多糖等)。

从增强免疫力角度看,白薯中的维生素C是一种抗氧化剂,能参与体内多种代谢过程,促进免疫细胞的合成与活性,增强机体的抵抗力,帮助人体抵御外界病原体的入侵。维生素A可维持上皮组织的完整性,对呼吸道、消化道等黏膜组织的免疫功能有重要作用,如增强呼吸道黏膜的屏障功能,减少感染风险。

在促进消化方面,白薯富含的膳食纤维分为可溶性和不可溶性两种。不可溶性膳食纤维能增加粪便体积,促进肠道蠕动,减少食物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,预防便秘。可溶性膳食纤维可在肠道内形成黏性物质,调节肠道菌群平衡,有利于有益菌的生长,促进消化吸收。

白薯还具有一定食疗作用。其富含的钾元素有助于维持心脏的正常功能和血压稳定。钾可以促进钠的排出,对于高血压患者,适当食用白薯有助于降低血压。同时,白薯中的多糖类物质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和抗肿瘤活性。研究表明,白薯多糖可能通过激活免疫细胞,增强机体免疫监视功能,对肿瘤细胞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。

食用方式

一、 烹饪方法

1. **烤白薯**:将白薯洗净,无需去皮,直接放入烤箱或炭火中烤制。烤制过程中,白薯内部的糖分发生焦糖化反应,外皮变得焦香,内部软糯香甜。烤制温度一般控制在200 - 220℃,时间约40 - 60分钟,具体根据白薯大小调整。

2. **煮白薯**:把白薯切块后放入锅中,加水没过白薯,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15 - 20分钟,至白薯熟透。煮白薯保留了较多水分,口感清甜,适合牙口不好或喜欢清淡口味的人群。

3. **蒸白薯**:将白薯洗净,切成适当大小,放入蒸锅中,蒸15 - 25分钟。蒸制能最大程度保留白薯的营养成分,口感软糯。

二、 搭配建议

1. **白薯与牛奶搭配**:白薯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,牛奶富含蛋白质和钙。将蒸熟的白薯压成泥,加入适量牛奶搅拌均匀,可制成奶香浓郁的白薯泥,口感丰富,营养均衡,既能补充能量,又能增加蛋白质和钙的摄入。

2. **白薯与红枣搭配**:红枣具有补中益气、养血安神的功效。将白薯与红枣一起煮成甜汤,白薯的香甜与红枣的醇厚风味相互融合,不仅提升口感,还增强了滋补气血的作用。

三、 菜肴简介

1. **拔丝白薯**:将白薯切成滚刀块,炸至金黄捞出。另起锅,加入适量白糖和水,熬至糖浆能拔出丝时,倒入炸好的白薯块,迅速翻炒均匀,使白薯表面裹满糖浆。这道菜香甜酥脆,趁热食用,能拉出长长的糖丝。

2. **白薯粥**:把白薯去皮切块,与大米一起放入锅中煮粥。白薯的软糯融入粥中,使粥更加香甜可口,且具有健脾益胃、润肠通便的功效。

清洗处理

清洗白薯时,先将白薯表面的泥土用流动水冲洗,去除大部分杂质。为清除可能残留的农药,可在清水中加入适量食用小苏打(一般500毫升水加5 - 10克小苏打),将白薯浸泡15 - 20分钟。小苏打呈碱性,能使农药中的有机磷等成分发生水解,降低毒性。浸泡后,再用流动水冲洗2 - 3遍,确保表面无小苏打残留。若白薯表皮有破损或芽眼,需用刀将其挖除干净,因为破损处易滋生细菌,芽眼部位可能产生龙葵素(含量通常远低于马铃薯发芽后的危险水平,但去除更安全)。处理后的白薯如需去皮,可在清洗后用刮皮刀将表皮轻轻刮去,尽量减少果肉损失。

食用小贴士

白薯吃法多样,除常见的烤、煮、蒸外,还可制成白薯片。将白薯切成薄片,用清水浸泡去除部分淀粉,捞出沥干后,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酥脆,制成美味的零食。也可将白薯制成馅料,用于制作包子、月饼等点心。

食用白薯时需注意,白薯含有气化酶,一次食用过多可能会引起腹胀、打嗝、烧心等不适症状。食用时可搭配一些咸菜、萝卜等,有助于缓解不适。白薯中糖分含量较高,糖尿病患者食用时需严格控制量,并相应减少主食摄入,同时密切监测血糖变化。对白薯过敏者极为罕见,但仍可能存在,过敏症状可能包括皮肤瘙痒、皮疹、呼吸急促等,若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食用,并及时就医。未成熟的白薯口感差且含有一定量的淀粉和不易消化的物质,可能引起消化不良,应避免食用。此外,白薯不宜与柿子同食,白薯中的糖分在胃内发酵,会使胃酸分泌增多,与柿子中的鞣质、果胶反应发生沉淀凝聚,产生硬块,严重时可使肠胃出血或造成胃溃疡。

选购与储存

一、 选购方法

1. **外观挑选**:选择表皮光滑、无明显裂痕、虫眼和黑斑的白薯。有裂痕易导致细菌侵入,使白薯腐烂;虫眼影响食用品质;黑斑可能是黑斑病菌感染,食用后可能对人体有害。

2. **形状选择**:尽量挑选形状规则的白薯,便于清洗、去皮和烹饪。畸形白薯可能在生长过程中受到不良环境影响,口感和品质可能不佳。

3. **不同口味喜好挑选**:若喜欢软糯香甜口感,可选择体型相对短粗、表皮颜色较深(如红色、橙色系)的品种,这类白薯一般甜度高、水分足。若喜欢干面口感,可挑选体型细长、表皮颜色较浅(如浅黄色)的品种,其淀粉含量相对较高。

二、 储存方法

1. **常温储存**:将白薯放在阴凉、通风良好的地方,避免阳光直射。可将白薯摊开摆放,不要堆积,以防热量积聚导致腐烂。一般常温下可保存1 - 2周。

2. **地窖储存**:在北方地区,地窖是储存白薯的常用方式。地窖温度相对稳定,一般在10 - 15℃,湿度保持在80% - 90%,这种环境能抑制白薯发芽和腐烂,可储存数月。储存前需将地窖清理干净,并用石灰水消毒。白薯入窖时要轻拿轻放,避免损伤。

3. **冰箱储存**:将白薯切成小块,用保鲜膜包裹好,放入冰箱冷藏室,温度设置在4 - 8℃,可保存1 - 2周。这种方式适合少量白薯的短期储存,且能保持白薯的新鲜度。但需注意,白薯不适合冷冻,冷冻会破坏其细胞结构,解冻后口感变差。

白薯口感丰富,无论是烤后香甜软糯,还是煮、蒸后的清甜粉面,都别具风味。其丰富的营养成分,如多种维生素、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,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,具有增强免疫力、促进消化、调节血压等功效。无论是作为主食替代部分精细米面,还是制作成各种美味菜肴与点心,白薯都是健康与美味的优质选择,不妨在日常生活中多尝试食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