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围虾
基围虾外壳薄且光滑,体呈浅啡黄色,带褐色斑点。它肉质鲜嫩,富含蛋白质、维生素 A、钙、镁等营养。常食能补充优质蛋白,增强免疫力。其脂肪含量低,有保护心血管功效。一般人群均可食用,尤其适合身体虚弱及病后调养者。
基本介绍
基围虾并非单一虾种的称谓,在不同地区所指虾类有所不同。在广东一带,“基围虾”通常指刀额新对虾,因其喜欢生活在水稻田基的围栏内而得名。它属于粤菜菜系,一般作为热菜呈现。刀额新对虾体表有许多凹陷部分,其上生有短毛,额角平直,仅上缘具 7 - 9 齿。这种虾壳薄体肥,肉质鲜美爽口,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沿海地区,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海鲜食材。
营养功效
1. **丰富的蛋白质**:基围虾富含优质蛋白质,每 100 克基围虾中蛋白质含量约为 17 克。蛋白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,对于身体的生长发育、组织修复和新陈代谢起着关键作用。它能为人体提供多种必需氨基酸,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,使人体更好地抵御外界病原体的入侵。例如,在儿童的生长发育阶段,充足的蛋白质摄入有助于骨骼和肌肉的正常发育。
2. **矿物质**:基围虾含有丰富的矿物质,如钙、镁、钾、磷等。钙是维持骨骼和牙齿健康的重要元素,每 100 克基围虾中的钙含量可达 99 毫克,有助于预防儿童佝偻病和成年人的骨质疏松症。镁对心脏具有保护作用,能调节心脏节律,维持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。钾参与人体的水盐平衡调节,有助于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正常兴奋性。磷则是构成骨骼、牙齿及细胞膜的重要成分,对人体的能量代谢和遗传物质的构成也有重要意义。
3. **维生素**:基围虾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 A、维生素 E 等。维生素 A 对维持正常视力、保护眼睛健康至关重要,有助于预防夜盲症和干眼病。维生素 E 是一种强大的抗氧化剂,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,延缓细胞衰老,保护细胞膜免受氧化损伤,对皮肤健康和心血管健康都有积极作用。
4. **其他营养成分**:基围虾还含有虾青素,这是一种具有超强抗氧化能力的类胡萝卜素。虾青素不仅能提高人体免疫力,还对预防心血管疾病、改善视力和延缓衰老等方面具有显著功效。此外,基围虾中的牛磺酸具有调节神经系统、保护心脏和促进脂肪消化吸收等作用,有助于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。
口味口感
基围虾的口味以咸鲜为主,其本身味道鲜美,无需过多复杂调味即可展现出浓郁的海洋风味。口感方面,基围虾的虾肉质地嫩滑,富有弹性。在烹饪得当的情况下,入口鲜嫩爽滑,咀嚼时能感受到虾肉的紧实与弹牙,这种嫩滑与弹性相结合的口感,使其在众多海鲜食材中独具特色。
食材配料
1. **主要食材 - 基围虾**:基围虾是这道菜的核心食材,如前文所述,以鲜活的刀额新对虾为佳。鲜活的基围虾能保证其肉质的鲜美和口感的嫩滑,在挑选时,应选择虾体完整、色泽鲜亮、触须齐全且活动敏捷的个体。
2. **常见配料**
- **葱、姜、蒜**:这三种食材是烹饪基围虾常用的香辛料。葱具有独特的辛辣气味和香气,能为菜品增添香味,去除虾的腥味。姜同样具有去腥作用,且其性温,在烹饪中可中和虾的寒性。蒜的蒜香浓郁,能提升菜品的风味,增加食欲。
- **料酒**:料酒是烹饪基围虾不可或缺的调料之一,它含有酒精和多种呈香物质,能够有效地去除虾的腥味,同时在烹饪过程中酒精挥发,能将虾的香味激发出来,使菜品香气更浓郁。
- **盐**:盐是基本的调味料,用于调节菜品的咸淡,突出基围虾本身的鲜美味道。适量的盐能使虾肉的口感更加紧实,提升整体风味。
- **食用油**:在烹饪过程中,食用油用于热锅和煸炒配料,使配料的香味充分释放出来。不同种类的食用油会赋予菜品不同的风味,如花生油香味浓郁,玉米油较为清淡,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。
烹饪工艺
1. **白灼**:白灼是一种简单且能最大程度保留基围虾原汁原味的烹饪方式。将水烧开,加入姜片、葱段、料酒,放入洗净的基围虾,煮至虾身变红熟透捞出即可。这种烹饪方式操作简便,能突出基围虾本身的鲜美,虾肉的嫩滑口感也能得到很好的保留。关键技巧在于控制煮虾的时间,时间过短虾未熟透,时间过长则虾肉变老,一般煮 3 - 5 分钟为宜,具体时间可根据虾的大小适当调整。
2. **椒盐**:先将基围虾洗净,剪去虾须和虾脚。锅中倒油,油温五六成热时放入虾,炸至金黄色捞出控油。锅中留少许底油,放入蒜末、干辣椒段炒香,加入炸好的虾,撒上椒盐翻炒均匀即可。椒盐烹饪方式使基围虾外皮酥脆,内里虾肉依旧保持嫩滑,口感丰富。炸虾时要注意控制油温,油温过低虾容易吸油,过高则虾容易炸糊,保持五六成热较为合适。
3. **油焖**:把基围虾洗净,在虾背上划一刀,挑出虾线。锅中倒油,放入姜片煸炒出香味,加入基围虾煎至两面变红,倒入适量料酒、生抽、白糖和少许清水,盖上锅盖焖煮几分钟,待汤汁浓稠,虾入味后大火收汁即可。油焖基围虾口味浓郁,虾肉吸收了调料的香味,同时保留了自身的鲜美,焖煮过程能使虾肉更加入味,关键在于掌握好调料的比例和焖煮的时间,使虾充分吸收调料的味道。
常见菜谱
1. **白灼基围虾**
- **步骤**:
- 将基围虾用清水冲洗干净,剪去虾须和虾脚。
- 锅中加入适量清水,放入姜片 3 - 4 片、葱段 2 - 3 段、料酒 1 - 2 汤匙,大火将水烧开。
- 水开后放入基围虾,保持大火煮 3 - 5 分钟(虾较大可适当延长 1 - 2 分钟),至虾身变红熟透。
- 准备一碗凉开水,将煮好的虾捞出,放入凉开水中过凉,然后捞出沥干水分装盘。可根据个人口味准备蘸汁,如生抽、醋、蒜末、香油混合的蘸汁。
- **注意事项**:煮虾的水要足够多,以保证虾能在水中充分受热;煮虾时间不宜过长,否则虾肉会变老,影响口感;过凉水这一步可使虾肉更加紧实,口感更好。
2. **椒盐基围虾**
- **步骤**:
- 基围虾洗净,剪去虾须和虾脚,用厨房纸巾吸干表面水分,防止炸制时溅油。
- 锅中倒入足量食用油,烧至五六成热(将筷子插入油中,周围有小气泡冒出即可),放入基围虾,炸至虾身变红,捞出控油。
- 待油温升至七八成热(油面的气泡变小,油的波动加剧),再次放入虾复炸 1 - 2 分钟,至虾壳酥脆,捞出沥油。
- 锅中留少许底油,放入蒜末 2 - 3 瓣、干辣椒段 3 - 5 个,小火炒出香味。
- 倒入炸好的基围虾,撒上 1 - 2 茶匙椒盐,快速翻炒均匀,使虾均匀裹上椒盐即可出锅。
- **注意事项**:炸虾时要注意油温的控制,初次炸虾的油温不宜过高,以免虾表面迅速炸糊而内部未熟;复炸能使虾壳更酥脆,但时间不宜过长;炒椒盐时要用小火,避免椒盐炒糊影响口感。
3. **油焖基围虾**
- **步骤**:
- 将基围虾洗净,用刀在虾背划一刀,挑出虾线,这样能使虾在烹饪过程中更好地吸收调料。
- 锅中倒入适量食用油,油热后放入姜片 3 - 4 片煸炒出香味。
- 放入基围虾,用中小火煎至两面变红,煎的过程中可轻轻按压虾身,使虾更好地受热。
- 倒入 1 - 2 汤匙料酒、2 - 3 汤匙生抽、1 汤匙白糖,翻炒均匀,使虾均匀裹上调料。
- 加入小半碗清水,盖上锅盖,转小火焖煮 3 - 5 分钟,让虾充分吸收调料的味道。
- 待汤汁浓稠时,开大火收汁,汤汁不要收得太干,保留一些汤汁用来蘸食虾肉味道更佳,收汁过程中要不断翻动虾,避免糊锅。
- **注意事项**:挑虾线时要小心操作,尽量保持虾身完整;煎虾时火候不宜过大,防止虾表面焦糊;焖煮时间要根据虾的大小适当调整,确保虾入味;收汁时要密切关注汤汁的状态,避免过度收汁。
食用小贴士
1. **多样吃法**:基围虾除了常见的白灼、椒盐、油焖等做法外,还可用于制作虾仁炒饭、虾粥等。在虾仁炒饭中,将基围虾剥壳取虾仁,与米饭、蔬菜等一起炒制,营养丰富且味道鲜美。虾粥则是将基围虾与大米一起熬煮,虾的鲜味融入粥中,使粥更加美味可口。
2. **食用禁忌**:基围虾属于高蛋白食物,对于痛风患者和高尿酸血症患者来说,应控制食用量,因为虾中含有较高的嘌呤,食用过多可能会导致体内尿酸水平升高,诱发痛风发作。此外,患有过敏性鼻炎、支气管炎、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的人群,食用基围虾时需谨慎,基围虾可能会成为过敏原,引发过敏反应。
3. **过敏风险与应对措施**:部分人食用基围虾后可能会出现过敏症状,如皮肤瘙痒、红肿、起疹,或伴有胃肠道不适,如腹痛、腹泻等。一旦出现过敏症状,应立即停止食用基围虾。症状较轻者,可多喝温水,促进过敏原的排出,一般症状可在数小时内自行缓解。若症状较为严重,如出现呼吸困难、头晕、心慌等症状,应立即就医,以免危及生命。
4. **食物搭配禁忌**:基围虾不宜与富含鞣酸的食物大量同食,如柿子、葡萄、石榴等。虾中的蛋白质会与鞣酸结合,形成不易消化的物质,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,引起腹痛、恶心、呕吐等症状。在食用基围虾时,应尽量避免与这些食物同时食用,若要食用,建议间隔 2 - 3 小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