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果青鱼丸

白果青鱼丸以新鲜青鱼为主料,手工捶打成丸,搭配颗颗饱满的白果。其外观圆润洁白,白果点缀其中,清新悦目。青鱼富含蛋白质与不饱和脂肪酸,白果有敛肺定喘等功效。此菜营养丰富,能补充营养、增强体质,适合大多数人群,尤其适合肺虚咳嗽及追求健康饮食者。

基本介绍

白果青鱼丸,是一道融合了丰富营养与独特风味的佳肴,属于浙菜菜系,通常归类为汤菜。“白果”即银杏的种子,其名源于果实成熟时呈白色,故而得名。在这道菜中,白果的独特韵味与青鱼丸的鲜嫩口感相互交融,创造出别具一格的味觉体验。青鱼肉质细嫩,营养丰富,以其为原料制成的鱼丸,口感爽滑,是这道菜的核心食材。白果青鱼丸这道菜,将白果的养生功效与青鱼的鲜美巧妙结合,在为食客带来美味享受的同时,也具有一定的滋补作用,深受大众喜爱。

营养功效

1. **白果的营养价值与功效**

- 白果富含蛋白质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,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,如维生素C、核黄素、胡萝卜素、钙、磷、铁、钾、镁等微量元素。此外,白果还含有银杏酸、银杏醇以及白果酚等特殊成分。这些营养物质赋予了白果诸多健康功效。其中,白果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作用,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,有助于延缓细胞衰老,增强机体免疫力。同时,白果对呼吸系统也有一定的益处,传统医学认为其具有敛肺定喘的功效,可辅助缓解咳嗽气喘等症状。

2. **青鱼的营养价值与功效**

- 青鱼是一种高蛋白、低脂肪的优质食材。每100克青鱼肉中含有约20.1克蛋白质,而脂肪含量仅约4.2克。青鱼还富含多种维生素,如维生素A、维生素B12等,以及钙、磷、锌、硒等矿物质。其中,丰富的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和组织的重要物质,对于身体的生长发育、修复受损组织以及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起着关键作用。锌元素对人体的免疫系统和生殖系统发育具有重要意义,而硒元素则是一种强大的抗氧化剂,有助于预防癌症、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。此外,青鱼中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,尤其是Omega - 3脂肪酸,对心血管健康十分有益,能够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,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,保护心脏健康。

3. **白果青鱼丸的综合营养功效**

- 综合白果和青鱼的营养成分,白果青鱼丸具有多重健康价值。其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,为人体提供抵御疾病的能力。对于中老年人来说,经常食用白果青鱼丸,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和抗氧化成分有助于维护心血管健康,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。同时,白果青鱼丸中适量的蛋白质和其他营养成分,也能够为身体提供能量,维持身体正常的新陈代谢,具有一定的滋补养生功效。

口味口感

白果青鱼丸的口味以咸鲜为主,口味醇厚且清爽宜人。白果经过烹饪后,释放出淡淡的清香,与青鱼丸本身的鲜味相互融合,形成独特的风味。在口感方面,青鱼丸爽滑弹牙,这得益于制作鱼丸时对鱼肉的精细处理和搅拌上劲,使得鱼丸既有弹性又不失嫩滑。而白果则呈现出软糯的口感,咬上一口,软糯香甜的白果与鲜嫩弹牙的青鱼丸在口中碰撞,口感层次丰富,给人带来愉悦的饮食体验。

食材配料

1. **主要食材**

- **青鱼**:青鱼是鲤科青鱼属鱼类,身体呈青灰色,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的平原地区。其肉质鲜美,富含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。在制作白果青鱼丸时,通常选用新鲜的青鱼,取其鱼肉部分,以保证鱼丸的鲜嫩口感和营养价值。

- **白果**:白果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干燥成熟种子。成熟的白果呈椭圆形或倒卵形,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。白果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,但同时也含有一定的毒性成分,需要经过恰当的处理后方可食用。在烹饪白果青鱼丸时,一般选择去壳、去皮且经过焯水去除部分毒性的白果。

2. **特色配料**

- **葱姜**:葱和姜在这道菜中起着去腥增香的重要作用。葱,味辛,性温,具有特殊的香气,能够有效去除青鱼的腥味,增添菜肴的香味。姜同样味辛,性温,不仅可以去腥,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中和白果的寒性,使菜品的性味更加平和。

- **蛋清**:蛋清在制作青鱼丸的过程中起到增加鱼丸弹性和嫩滑口感的作用。蛋清中的蛋白质能够使鱼丸在搅拌过程中更好地上劲,形成富有弹性的结构,同时让鱼丸在煮熟后口感更加嫩滑。

- **淀粉**:淀粉用于调节鱼丸的质地,适量的淀粉可以使鱼丸在成型过程中更加紧实,避免在煮制过程中散开,同时也能进一步提升鱼丸的口感,使其更加爽滑。

烹饪工艺

1. **鱼丸制作工艺**

- **取肉**:将新鲜的青鱼宰杀洗净后,沿着鱼脊骨将鱼肉片下,剔除鱼刺,然后用刀将鱼肉刮下,尽量保证鱼肉的细腻。这一步要求刀工精细,以确保去除所有鱼刺,保证食用安全。

- **捶打搅拌**:把刮下的鱼肉放入案板上,用刀背轻轻捶打,使鱼肉纤维更加松散,便于后续搅拌。接着,将捶打好的鱼肉放入容器中,加入适量的葱姜汁、盐、蛋清和淀粉,开始朝一个方向搅拌。搅拌过程需要持续且用力,直至鱼肉上劲,变得有黏性,这样制作出的鱼丸才会有弹性。

- **成型**:取适量搅拌好的鱼肉,用手挤成丸子状。可以借助勺子等工具辅助成型,保证鱼丸大小均匀。

2. **白果处理工艺**

- 先将白果去壳,可使用钳子等工具轻轻夹破外壳。然后将去壳的白果放入开水中浸泡一段时间,以便更容易去除外皮。去除外皮后,白果仍含有一定毒性,需再次放入开水中焯水几分钟,以降低毒性。焯水后的白果捞出备用。

3. **炖煮工艺**

- 在锅中加入适量清水,大火烧开后转小火,将挤好的青鱼丸逐个放入锅中。煮鱼丸时需注意火候,避免火大导致鱼丸破裂。待鱼丸浮起后,表明鱼丸已基本熟透,捞出备用。

- 另起锅,加入适量清水或高汤,放入焯好水的白果,煮几分钟后,放入煮好的青鱼丸,加入适量盐、鸡精等调味料调味,再次烧开后即可出锅。如果使用高汤,能使菜品的味道更加浓郁鲜美。

常见菜谱

一、 白果青鱼丸汤

1. **所需食材**:青鱼1条(约1000克)、白果100克、葱2根、姜1块、鸡蛋1个、淀粉30克、盐5克、鸡精3克、料酒10毫升、白胡椒粉3克、食用油适量。

2. **制作步骤**

- **准备食材**:将青鱼宰杀洗净,片下鱼肉,用刀刮取鱼肉,去除鱼刺。葱切成段,姜切成片,一部分葱姜拍碎放入碗中,加入适量清水,制成葱姜汁。白果去壳、去皮后焯水备用。鸡蛋取蛋清备用。

- **制作鱼丸**:把刮下的鱼肉用刀背捶打一会儿,放入容器中,加入葱姜汁、盐2克、料酒5毫升、蛋清、淀粉,朝一个方向搅拌上劲,直至鱼肉变得有黏性。

- **鱼丸成型**:锅中加入适量清水,烧至微微沸腾(水温约80℃),转小火。将搅拌好的鱼肉用手挤成丸子状,放入锅中,待鱼丸全部放入且浮起后,捞出备用。

- **炖煮汤汁**:另起锅,加入适量清水或高汤,放入白果、葱段、姜片、料酒5毫升,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5 - 8分钟,使白果的味道充分融入汤汁。

- **成品出锅**:放入煮好的青鱼丸,加入剩余的盐3克、鸡精3克、白胡椒粉3克调味,再次烧开后,淋上少许食用油,搅拌均匀即可出锅。

3. **注意事项**

- 处理青鱼时,一定要仔细剔除鱼刺,确保食用安全。

- 搅拌鱼肉时,要始终朝一个方向,这样才能使鱼丸上劲,口感更有弹性。

- 煮鱼丸的水温不宜过高,否则鱼丸容易破裂。

- 白果含有一定毒性,必须经过充分的处理,如去壳、去皮、焯水等步骤,且食用量不宜过多。

二、 白果青鱼丸煲

1. **所需食材**:青鱼800克、白果150克、香菇5朵、木耳50克、枸杞10克、葱1根、姜1块、鸡蛋1个、淀粉30克、盐5克、生抽10毫升、蚝油10毫升、料酒10毫升、白糖3克、食用油适量。

2. **制作步骤**

- **食材准备**:青鱼处理方式同前,取鱼肉备用。白果处理好焯水。香菇泡发后切十字花刀,木耳泡发后撕成小朵,枸杞洗净,葱切段,姜切片。

- **鱼丸制作**:同白果青鱼丸汤的鱼丸制作方法,将鱼肉搅拌上劲,制成鱼丸,放入热水中煮熟捞出。

- **炒制配料**:锅中倒入适量食用油,油热后放入葱段、姜片爆香,加入香菇、木耳翻炒片刻,加入生抽、蚝油、料酒翻炒均匀。

- **炖煮食材**:加入适量清水,放入白果、鱼丸、枸杞,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煮15 - 20分钟,使食材的味道相互融合。

- **调味出锅**:加入盐5克、白糖3克调味,继续炖煮5分钟,待汤汁稍微浓稠后即可出锅。

3. **注意事项**

- 香菇和木耳泡发时要注意时间,避免泡发过度影响口感。

- 炖煮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火候和汤汁的量,避免汤汁烧干。

食用小贴士

1. **多样吃法**

- 白果青鱼丸不仅可以做成汤菜或煲菜,还可以作为火锅食材。在吃火锅时,将白果青鱼丸放入火锅中煮熟,既能增添火锅的鲜味,又能丰富食材的种类。此外,也可以将白果青鱼丸搭配一些蔬菜,如西兰花、胡萝卜等,进行炒制,制作出一道色香味俱佳的炒菜。

2. **食用禁忌**

- **白果食用量限制**:白果虽然营养丰富,但含有银杏酸、氢氰酸等有毒成分,过量食用可能导致中毒。一般来说,成人每次食用白果不宜超过10 - 15颗,儿童食用量应更少,5岁以下儿童应避免食用白果,以防中毒。白果中毒症状包括呕吐、腹痛、腹泻、抽搐、呼吸困难等,一旦出现中毒症状,应立即就医。

- **过敏风险**:部分人群可能对青鱼或白果过敏。对青鱼过敏者,食用白果青鱼丸后可能出现皮肤瘙痒、皮疹、呼吸困难等过敏症状;对白果过敏者,同样可能出现类似过敏反应。如果已知自己对青鱼或白果过敏,应避免食用白果青鱼丸。若在食用后出现过敏症状,应及时就医,并告知医生食用的食物情况。

3. **食物搭配禁忌**

- 白果不宜与鳗鱼同食,两者同食可能会引发不良反应。在食用白果青鱼丸时,应注意避免同时食用鳗鱼,以免影响身体健康。同时,由于白果有一定的收敛作用,在食用白果青鱼丸期间,应尽量避免大量食用辛辣、油腻、刺激性食物,以免影响身体对营养成分的吸收,或加重肠胃负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