银杏

你可能有一些混淆,银杏并非水果,而是一种坚果。银杏果外观呈椭圆形,成熟时为金黄色,表面有一层白粉。它富含蛋白质、维生素等营养成分,具有敛肺定喘等功效。但银杏果含微量毒素,需熟吃且适量。一般适合肺虚咳嗽者,但孕妇、幼儿及过敏人群不宜食用。

银杏:独特坚果的全方位解析

一、 基本介绍

银杏,为银杏科、银杏属落叶乔木银杏的果实,俗称白果 。其名称来历颇具渊源,因其果壳洁白如银,种仁似杏,故而得名。银杏在我国的栽培历史极为悠久,广泛分布于山东、江苏、广西、四川、河南、湖北等地。一般在秋季,9 - 11月期间成熟上市。

银杏外观呈椭圆形或近球形,大小通常直径在1.5 - 2.5厘米之间 。其外种皮肉质,成熟时为淡黄色或橙黄色,表面有一层白粉,触感柔软且具一定黏性 。中种皮骨质,坚硬,呈白色,表面光滑,具2 - 3条纵脊 。内种皮膜质,淡红褐色。种仁呈淡绿色或淡黄色。

常见的银杏品种有佛手银杏类、梅核银杏类、马铃银杏类等。佛手银杏类果实长倒卵形,核狭长且尖,种仁味甘美;梅核银杏类果实圆形或近圆形,核卵形或广椭圆形,种仁有苦味,但略有香气;马铃银杏类果实介于佛手与梅核之间,核亦类似,种仁品质中等。不同品种在外观上主要体现于果实及果核的形状差异;味道方面,佛手银杏类甜润,梅核银杏类偏苦,马铃银杏类居中;营养价值上总体差异不大,但佛手银杏类因口感好,在市场上更受青睐。

二、 历史文化

银杏起源古老,可追溯至数亿年前,被誉为植物界的“活化石”。在我国,它不仅是传统的药用植物,还承载深厚文化内涵。古往今来,银杏常被种植于寺庙道观,象征长寿、坚韧。在一些文化习俗中,并无特别的文化禁忌,更多的是对其吉祥寓意的推崇。

三、 口感风味

银杏口感独特,种仁质地软糯,具有一种绵密的口感体验。风味上,味道微甜,同时带有一丝淡淡的苦涩,这种苦甜交织形成其独特风味。成熟银杏还散发着一种淡雅的清香,使得食用时别有一番风味。

四、 营养功效

银杏富含多种营养成分,具有颇高的营养价值。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,可为人体提供必要的氨基酸,有助于身体组织的修复与生长。其脂肪含量适中,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,对心血管健康有益,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水平,减少动脉粥样硬化风险。银杏还富含维生素E、核黄素等多种维生素,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,能延缓细胞衰老,保持肌肤弹性;核黄素参与人体新陈代谢,维护皮肤、口腔和眼睛健康。此外,银杏中含有多种矿物质,如钾、镁、钙等,钾元素有助于维持心脏正常功能和血压稳定,镁元素对骨骼健康及神经肌肉功能调节至关重要。

从健康功效来看,银杏有助于增强免疫力。其所含的活性成分能够激活人体免疫细胞,提高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。同时,银杏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,通过调节血脂、降低血液黏稠度,改善血液循环,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几率。另外,有研究表明银杏中的某些成分对大脑功能有积极影响,可促进脑部血液循环,改善记忆力,对预防老年痴呆等神经系统疾病具有一定潜在价值。

五、 食用小贴士

鲜食银杏时,最佳时机是在其成熟且充分去除外种皮后。此时,煮熟的银杏口感软糯适中,苦甜风味平衡较好。银杏可加工成多种制品,如白果罐头,经加工后,银杏的苦涩味减轻,口感更为软糯,且易于保存和食用。在烹饪方面,银杏可与多种食材搭配。例如与鸡肉一同炖煮,银杏吸收鸡汤的鲜美,同时增添独特风味,使菜品营养丰富。与西芹搭配清炒,清爽可口,别具风味。

然而,食用银杏需格外注意。银杏含有银杏酸等有毒物质,未成熟果实毒性更强,过量食用可能导致中毒,症状包括呕吐、腹泻、抽搐等。一般建议成年人每天食用量不超过10颗,儿童应更少。部分人群可能对银杏过敏,食用后若出现皮肤瘙痒、呼吸急促等过敏症状,应立即就医。此外,银杏不宜与鳗鱼同食,两者可能产生不良反应,影响身体健康。

六、 购买与存储

购买银杏时,对于喜欢口感软糯、苦味淡的消费者,可挑选佛手银杏类品种,应选择果实饱满、外皮无破损、色泽自然的。若偏好有独特苦味和香气的,梅核银杏类是不错选择,挑选时同样注意果实完整性。若购买鲜银杏果,带有外种皮的,应选择外种皮完整,无异味、无软烂迹象的。

短期存储时,可将银杏果置于阴凉通风处,能保存数天。如需长期保存,可去除外种皮后,将白果洗净晾干,装入密封袋,放入冰箱冷冻室,可保存一年左右。若购买的是白果制品,如白果罐头等,应按照包装上的说明进行保存。

银杏以其独特的口感风味,在苦与甜的交织中带给人别样味觉体验。丰富的营养成分赋予其诸多健康功效,无论是对免疫系统的增强,还是对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潜在保护,都显示出它的价值。只要遵循食用小贴士,合理购买与存储,银杏就能成为日常饮食中既美味又健康的选择,不妨尝试一番,领略这古老坚果的独特魅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