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花肉

五花肉,取自猪肋排部位,肥瘦相间呈五层分布,外观红白分明。富含蛋白质、脂肪酸,能提供能量,维持身体正常运转。适量食用可滋养脾胃、补肾养血。一般人群皆适宜,尤其适合体质虚弱、产后血虚者,但因其脂肪含量较高,肥胖、高血脂人群需控制食量。

基本介绍

五花肉,因其一层肥一层瘦,相间排列,层次分明,状如“花”而得名。它并非专属于某一特定菜系,而是广泛应用于各大菜系之中,在菜品类型上,五花肉的应用极为多样,常见的有热菜,如红烧肉、回锅肉;也可制作凉菜,例如蒜泥白肉;还能参与汤品的烹饪,像冬瓜五花肉汤;但主要还是以热菜为主,较少作为主食呈现。它凭借独特的肉质结构和丰富多变的烹饪方式,成为深受大众喜爱的食材。

营养功效

1. **营养价值与成分**

五花肉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,其中蛋白质含量约为13.2g/100g 。蛋白质是人体细胞、组织和器官的重要构成成分,对于身体的生长、修复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起着关键作用。同时,五花肉中的脂肪含量相对较高,约为37g/100g,脂肪能够为人体提供大量的能量,每克脂肪在体内氧化可产生9千卡的能量,保障人体日常活动及维持体温。此外,五花肉还含有多种维生素,如维生素B1、维生素B2等B族维生素,以及矿物质,像铁、磷、钾等。

2. **健康功效**

- **补充能量**:五花肉中的脂肪和蛋白质在人体内经过一系列复杂的代谢过程,能够释放出大量能量,帮助人体维持日常的生命活动,无论是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,适量食用五花肉都能补充身体消耗的能量,恢复体力。

- **促进生长发育**:其中的优质蛋白质含有人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,比例合适,易于人体吸收利用,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生长发育,包括肌肉、骨骼、脏器等的生长构建,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。

- **滋养脏腑**:从中医食疗的角度来看,五花肉味甘咸,性平,归脾、胃、肾经,具有滋养脏腑的功效,对脾胃虚弱、肾虚等情况有一定的调养作用。比如,对于脾胃虚弱导致的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等症状,适量食用五花肉有助于增强脾胃功能,增进食欲。

- **改善贫血**:五花肉中的铁元素以血红素铁的形式存在,生物利用率高,有助于预防和改善缺铁性贫血,维持正常的造血功能,使人体气血充盈。

口味口感

1. **口味特点**

五花肉本身并无强烈的独特风味,这使其能很好地吸收各种调料的味道,从而呈现出多样的口味。常见的口味有咸鲜,如经典的粉蒸肉,咸香可口;也有酸甜口味,像咕咾肉,酸甜开胃;还有麻辣口味,例如川味的毛血旺中五花肉部分,麻辣过瘾。它可以根据不同地域的饮食习惯和烹饪方式,搭配出多种复合口味。

2. **口感描述**

五花肉的口感因其肥瘦相间的特性而独具特色。经过不同烹饪方式,会呈现出多样口感。炖煮后的五花肉,肥的部分融化,瘦肉部分软烂,整体口感软糯,如红烧肉,入口即化;煎烤后的五花肉,外皮酥脆,内部肥而不腻,瘦而不柴,口感丰富有层次;而炒制成回锅肉时,肉片微卷,口感劲道且略带弹性,肥瘦肉相互交融,香而不腻。

食材配料

1. **主要食材 - 五花肉**

五花肉是取自猪肋排附近的带皮猪肉,一般来说,理想的五花肉有5层肥瘦相间的层次,这样的五花肉在烹饪过程中,脂肪融化渗透到瘦肉部分,使得肉质口感更佳。优质的五花肉色泽红润,脂肪部分洁白,纹理清晰,新鲜且无异味。

2. **常见配料**

- **葱、姜、蒜**:作为常见的香辛料,葱能为菜品增添清香,姜可去腥气、增辣味,蒜则能提升浓郁的香味。在烹饪五花肉时,它们常被用于爆锅,为菜肴奠定香味基础。

- **酱油**:分为生抽和老抽,生抽提鲜,老抽增色。烹饪五花肉时,适量加入生抽能丰富菜品的鲜味层次,老抽则可使五花肉色泽红亮诱人,如在制作红烧肉时,老抽的使用能让成品呈现出红褐油亮的色泽。

- **糖**:糖不仅能提鲜,还能在高温烹饪过程中发生焦糖化反应,使五花肉表面形成诱人的色泽,增加风味。比如在做糖醋五花肉时,糖与醋合理搭配,形成独特的酸甜口味。

- **料酒**:主要作用是去腥解腻,在烹饪五花肉前用料酒腌制,或在烹饪过程中加入,可有效去除猪肉本身的腥味,增加酒香,提升菜品风味。

烹饪工艺

1. **炖煮**

将五花肉切成适当大小的块状,冷水下锅,加入葱姜、料酒去腥,水开后撇去浮沫,炖煮过程中加入所需调料,小火慢炖。这种方式能使五花肉的脂肪逐渐融化,肉质软烂入味,如经典的东坡肉,通过长时间炖煮,达到肥而不腻、软糯香甜的口感。炖煮时要注意火候和时间的控制,时间太短,肉不够软烂;时间过长,肉易破碎。

2. **煎炒**

先将五花肉切成薄片或小块,热锅凉油,放入五花肉煸炒。煎炒过程中,五花肉的脂肪会逐渐渗出,使其表面变得金黄酥脆。例如回锅肉,先将五花肉煮熟切片,再入锅煸炒出油,加入青椒、豆瓣酱等调料炒制,赋予其独特的香味和口感。煎炒时要掌握好火候,避免五花肉焦糊。

3. **油炸**

将五花肉切成适当形状,挂糊或不挂糊后放入热油中炸制。油炸能使五花肉迅速定型,外皮变得酥脆。如制作小酥肉,将五花肉切成条,裹上面糊,放入热油中炸至金黄,食用时外酥里嫩。油炸时需注意油温,油温过低,炸制的五花肉易吸油,口感油腻;油温过高,表面易炸糊而内部未熟透。

常见菜谱

1. **红烧肉**

- **步骤**:

- 将五花肉切成2 - 3厘米见方的小块,冷水下锅,加入姜片、葱段、料酒,焯水3 - 5分钟,撇去浮沫后捞出沥干水分。

- 热锅凉油,加入适量冰糖,小火炒出糖色。待冰糖融化,颜色变为焦糖色且出现小泡泡时,倒入沥干水分的五花肉块翻炒上色。

- 加入生抽、老抽翻炒均匀,使每块肉都裹上酱汁,再加入八角、桂皮、香叶等香料继续翻炒出香味。

- 加入没过五花肉的热水,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40 - 50分钟,期间注意翻动,防止粘锅。

- 待五花肉软烂,汤汁浓稠时,根据口味加入适量盐调味,大火收汁,使汤汁包裹在肉上即可出锅。

- **注意事项**:炒糖色时一定要用小火,避免糖色炒糊发苦;炖煮时加入热水,防止肉遇冷水收缩,影响口感;收汁时注意观察汤汁状态,不要收得太干,保留适量汤汁拌饭也十分美味。

2. **回锅肉**

- **步骤**:

- 将五花肉洗净,放入锅中,加入姜片、葱段、料酒,倒入没过五花肉的清水,大火烧开后转中火煮15 - 20分钟,用筷子能轻松插入五花肉即可捞出,晾凉后切成薄片。

- 青椒、红椒切块,蒜苗切段备用。热锅凉油,放入切好的五花肉片煸炒,炒至肉片微微卷曲,出油。

- 加入豆瓣酱炒出红油,放入豆豉炒香,再加入青椒、红椒块翻炒至断生。

- 最后加入蒜苗段,翻炒均匀,加入适量生抽、白糖调味,翻炒片刻即可出锅。

- **注意事项**:煮五花肉时不要煮得太熟,否则煸炒时不易卷曲且口感过于软烂;炒豆瓣酱时要小火,避免炒糊影响色泽和口味。

3. **粉蒸肉**

- **步骤**:

- 五花肉切成厚片,放入碗中,加入生抽、老抽、料酒、白糖、盐、五香粉、胡椒粉等调料,搅拌均匀,腌制20 - 30分钟。

- 将蒸肉米粉倒入腌制好的五花肉片中,搅拌均匀,使每片肉都裹满米粉。

- 取一个蒸笼,铺上荷叶或粽叶(可增添独特香味),将裹好米粉的五花肉片整齐码放在蒸笼中。

- 锅中加水烧开,放入蒸笼,大火蒸40 - 50分钟,至五花肉熟透,米粉软糯即可。

- **注意事项**:腌制五花肉时调料用量可根据个人口味调整;蒸肉米粉的用量要适中,过少肉不够软糯,过多口感会过于厚重;蒸制时间要足够,确保五花肉熟透。

食用小贴士

1. **多样吃法**

五花肉除了常见的热菜做法,还可以在涮火锅时食用,将五花肉切成薄片,在火锅中快速涮煮,蘸上自己喜欢的调料,别有一番风味。此外,制作卤肉饭时,将五花肉卤制成卤肉,切碎后淋在米饭上,搭配卤蛋、蔬菜等,美味又营养。

2. **食用禁忌**

- 五花肉脂肪含量较高,对于患有高血脂、高血压、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,应控制食用量,以免加重病情。

- 由于五花肉性偏温,内热偏盛、痰湿偏重、舌苔厚腻者不宜多食,否则可能导致体内火气加重,出现口干舌燥、咽喉肿痛等症状。

3. **过敏风险与应对措施**

极少数人可能对猪肉过敏,过敏症状可能包括皮肤瘙痒、红斑、呼吸急促、胃肠道不适等。如果食用五花肉后出现上述过敏症状,应立即停止食用,并及时就医。对于已知对猪肉过敏的人群,应严格避免食用五花肉及相关制品。

4. **不适合同吃的食物**

- 五花肉不宜与乌梅同食,二者同食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,对身体造成不适。

- 甘草与五花肉也不宜同食,甘草中的某些成分与五花肉中的成分可能发生相互作用,影响身体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