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关搜索

热门搜索






草海龙

草海龙(学名:Phyllopteryx taeniolatus),是海龙科,叶海马鱼属的海洋硬骨鱼类,体长45厘米,身体由骨质板组成,有一细长的管状吻。体表有刺,用于保护身体。沿身体周边有延伸出数量和大小不一的叶瓣状附肢,呈紫色,有黑色边缘。一般身体棕红色,布有黄色斑点,胸部有7条蓝紫色花纹。雌性的躯干比雄性的更宽厚,雄性的体色较雌性的更深。草海龙身体上的海藻状附属物可以在帮助该种伪装,使其看起来就像海藻一样。

分布于澳大利亚及其周边的海域。栖息于岩石礁、海草床、海草甸和褐藻林中。草海龙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较严格,水温需在12-23℃之间,水深不得超过50米。每只草海龙每年仅发生1次繁殖,繁殖期为8月至翌年3月。

(概述图参考资料来源: )

基本信息

中文学名:

草海龙

别名:

叶海马、澳洲叶…

界:

动物界

门:

脊索动物门

亚门:

脊椎动物亚门

纲:

硬骨鱼纲

亚纲:

辐鳍亚纲

目:

海龙目

亚目:

海龙亚目

科:

海龙科

亚科:

海龙亚科

属:

叶海马鱼属

种:

草海龙

亚种:

无亚种

分布区域:

澳大利亚及周边…

形态特征

草海龙体长45厘米,身体窄而长,微微弯曲,左右对称,由骨质板组成。有一细长的管状吻。每只眼睛上方有2根刺,眼前端则有1根,用于保护身体。沿身体周边有延伸出数量和大小不一的叶瓣状附肢,成单或成双。叶状附肢呈紫色,有黑色边缘。

背鳍棘27-34;臀鳍棘4-5;胸鳍棘20-23;躯干环17;尾环31-37;下背环1.75-0.25+5.00-7.00=6.00-8.00。位于其颈部的胸鳍用于调整体位,长而薄的背鳍则用于推动身体。其尾部不具备抓握的能力。

通常情况下,该种身体棕红色,布有黄色斑点,并在靠近头的胸部有7条蓝紫色花纹。草海龙具有性别二态性,雌性的躯干比雄性的更宽厚,雄性的体色较雌性的更深。 [4-6]

查看全部

栖息环境

海洋鱼类,一般栖息于岩石礁、海草床、海草甸和褐藻林中。在以上栖息地里,草海龙身体上的海藻状附属物可以在帮助该种伪装,使其看起来就像海藻一样。该种的个体居住范围很广。

草海龙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较严格,水温需在12-23℃之间,水深不得超过50米,但其活动范围常常在水下的8-12米处。

海藻中的草海龙

查看全部

生活习性

草海龙属于独居动物,常成单或成对一起行动,大部分时间都待在海 草海龙 藻中,依靠伪装躲避捕食者。虽不是附生生物,但它们的游泳水平很差。由于该种的身体结构较为僵硬,又有骨质板保护,使得其身体的活动幅度受到了限制。此外,草海龙缺少尾鳍,只能用腹鳍和背鳍游动,这也是它们活动困难的原因之一。因为其极度不善于游泳,所以每年都能够在南澳大利亚的海滩上发现被冲上岸的草海龙。

草海龙没有牙齿,仅依靠吸力进食。该种的管状吻中有由肌肉牵动的复杂的骨骼系统,能够针对食物产生极大的吸力。草海龙为肉食动物,以微小的无脊椎类为食,如糠虾、海虱、幼鱼和其他甲壳纲动物。掠食时,该种会伪装成海藻,悄悄接近那些毫无防备的猎物。 [4-5]

查看全部

分布范围

该种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(南澳大利亚州、塔斯马尼亚岛、维多利亚州、西澳大利亚、新南威尔士州),出没海域有印度洋东部和太平洋西南部。

草海龙地理分布


繁殖方式

该种的繁殖方式同海马类似。每只草海龙每年仅发生1次繁殖,繁殖期为8月至翌年3月。当雄性草海龙做好繁殖的准备后,位于其尾部下端的组织会产生褶皱,并形成密集的,血液丰富的杯装卵托。雌性草海龙每次产卵最多可达250粒,将朱红色的卵嵌入雄性尾部的育卵托后由雄性携带并进行受精,每个卵托仅能承受1粒卵。约8周后幼鱼开始孵化,孵化后,幼年草海龙会继续在卵黄囊中待2-3日。

当幼鱼彻底脱离卵黄囊后,便意味着他们将失去父母的保护。初始阶段它们会以桡足类动物及轮虫为食。250只最初的幼鱼中仅有60-120只可以顺利长大,其余的则会被海葵捉住吃掉。随后1年内幼鱼性成熟,但多数叶海龙会等到第2年时才开始交配繁殖。

雄性草海龙的卵托

即将孵化的卵

草海龙的幼鱼

查看全部

种群现状

截止至2016年,针对草海龙尚无任何种群状态的大范围评估, 水族馆里的草海龙 但也有一些地区性的研究。在悉尼的2001-2007年和在霍巴特的2003-2004年,共有5个评测地点,结果为该种的分布密度是每公顷10-70只。随后在这5个评测站点中,3个评测点的种群密度发生了显著下降(2011)。

主要影响草海龙种群的恶性因素有工业、房屋建设导致的栖息地丧失;农业、工业、军火产业、都市居住区的废水排放引起的水污染;气候变化致使的生态环境剧变,以及自然疾病的传播。另外,草海龙有时会被用于国际水族馆及宠物贸易。其种群数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,但无巨大的威胁。

查看全部

保护级别

该种被列入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》(IUCN)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.1——无危(LC)。

草海龙

硬骨鱼纲

放大图片+

热门百科

看了又看

热门图片

放大图片+

热门百科

查看全部+
  • 多宝鱼,即大菱鲆,是鲽形目鲆科菱鲆属的冷水性鱼类。多宝鱼外形扁平,略呈菱形,双眼位于左侧,…
  • 辫子鱼,系我国次要的经济鱼类之一,分布于印度洋,太平洋西部、中国沿海均产之,…
  • 马口鱼是鲤形目鲤科马口鱼属的鱼类,别名大口扒、红车公、桃花鱼。体长而侧扁,腹部圆;吻长,口大;口裂,…
  • 黑鲷是鲈形目鲷科棘鲷属的一种硬骨鱼,俗称海…
  • 彩虹鲨 别名红鳍鲨。原产于泰国。彩虹鲨体呈长梭形,稍侧扁,尾鳍呈叉状,体长可达12-15厘米,…
  • 黄姑鱼是鲈形目石首鱼科黄姑鱼属鱼类。黄姑鱼身体延长而侧扁,耳石尖圆形,…
  • 海鲢是海鲢目海鲢科海鲢属鱼类,又称肉午。体延长,稍侧扁;背、腹缘浅弧形;腹部平,无棱鳞;头细长,…
  • 玫瑰鲫是一种热带观赏鱼,原地产:印度。鱼体纺锤形,长5~7厘米,野生条件下可达14~15厘米。幼鱼…
已加载完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