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面子
人面子果实呈扁球形,直径约 2 厘米,成熟时黄色,带有光泽,果皮上有 5 条明显的纵向棱沟。其富含维生素 C、蛋白质等营养成分,有健胃、生津止渴之效。适合食欲不振、咽干口渴人群食用,但不宜过量。人面子还常被加工成果脯,风味独特。
基本介绍
人面子(Dracontomelon duperreanum Pierre),属漆树科人面子属植物。其名称来历颇具趣味,果实成熟时,果核表面有五个大小不等的眼状圆点,形似人面五官,故而得名。人面子原产于中国广东、广西、海南及云南等地,在东南亚各国如越南、老挝、柬埔寨等也有分布。在我国,其成熟上市季节多在 7 - 9 月。
从外观上看,人面子果实呈扁球形,直径约 2 - 4 厘米。未成熟时果皮为青绿色,成熟后转为黄色或略带微红。果皮较薄且光滑,带有光泽。果肉白色,质地稍硬,呈半透明状,与果核紧密相连,不易分离。
常见的人面子品种主要有普通种和大果种。普通种果实相对较小,直径多在 2 - 3 厘米,口感稍显酸涩,香味较为淡雅。大果种果实直径可达 3 - 4 厘米,口感相对较甜,酸涩味较轻,香气更为浓郁。在营养价值方面,大果种因果实较大,所含营养成分在绝对量上相对普通种可能略高,但二者的营养成分种类基本相同。
历史文化
人面子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,古籍中多有记载。早在《本草纲目》中就提及它,可见其药用及食用价值早被认知。在岭南地区,人面子常被种植于庭院,象征着家庭和睦、多子多福。它不仅是当地特色水果,更融入了地方饮食文化,成为传统美食制作的重要原料。
口感风味
人面子的口感独特,鲜食时,果肉质地脆嫩,咀嚼感强。风味上,初尝时带有淡淡的酸涩味,随后甜味逐渐显现,酸甜适中,回味悠长,并伴有一股清新的果香,这种香气既不同于柑橘类的浓烈,也有别于香蕉的馥郁,独具一格,给人带来别样的味觉体验。
营养功效
人面子富含多种营养成分,具有较高的健康价值。其果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C,每 100 克果肉中维生素 C 含量可达 30 - 50 毫克,维生素 C 具有抗氧化作用,能增强人体免疫力,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,有助于保持皮肤的弹性与光泽,预防坏血病等疾病。同时,人面子还含有多种矿物质,如钙、磷、铁等,钙元素有助于维持骨骼和牙齿的健康,磷参与人体能量代谢和酸碱平衡的调节,铁元素则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,对预防缺铁性贫血具有重要意义。此外,人面子中含有的膳食纤维,可促进肠道蠕动,帮助消化,预防便秘。其含有的酚类、黄酮类等生物活性成分,具有一定的抗氧化、抗炎作用,对预防心血管疾病、延缓衰老等方面可能有积极影响。
食用小贴士
鲜食人面子时,最佳时机是果实充分成熟,此时酸涩味减轻,甜味更突出,口感也更为脆爽。人面子除鲜食外,还常被加工成多种制品。比如,可制作成果酱,将人面子果肉熬煮浓缩,加入适量糖和柠檬汁,制成的果酱酸甜可口,可涂抹于面包、饼干上食用。也可腌制成果脯,将人面子用盐、糖等调料腌制后晾晒,制成的果脯口感软糯,酸甜开胃。
在烹饪方面,人面子可用于煲汤,与人参、鸡肉等食材搭配,煲出的汤味道鲜美,且具有一定的滋补功效。具体做法是将人面子洗净去核,鸡肉切块焯水,与人参等一同放入砂锅中,加水炖煮 1.5 - 2 小时。
然而,人面子食用时也有一些禁忌。未成熟的人面子含有一定量的单宁等物质,口感酸涩且可能刺激胃肠道,不宜食用。部分人可能对人面子过敏,食用后若出现皮肤瘙痒、红肿、呼吸困难等过敏症状,应立即停止食用,并及时就医。此外,人面子不宜与高蛋白食物大量同食,因为其中的单宁可能与蛋白质结合,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吸收。
购买与存储
购买人面子时,若喜欢酸甜口感偏重的,可挑选果皮颜色稍青、果体稍硬的果实;若偏好甜味浓郁、口感软糯的,则选择果皮颜色金黄、果体稍软的。优质的人面子果实应完整无破损,表皮光滑,无明显黑斑或病斑。
短期存储时,可将人面子放在阴凉通风处,可保存 3 - 5 天。若需长期保存,可将人面子洗净去核,切成小块,放入保鲜袋或保鲜盒中,置于冰箱冷冻室,可保存数月。也可将其制作成果酱、果脯等制品,延长保存时间。
人面子口感独特,脆嫩的果肉搭配酸甜适中的风味以及清新果香,给味蕾带来别样享受。其丰富的营养成分,无论是增强免疫力、促进消化,还是对皮肤和骨骼健康的维护,都有着积极作用。无论是鲜食感受其原汁原味,还是加工后品尝多样美味,人面子都值得一试,不妨在其上市季节,选购品尝,开启一场独特的味觉之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