芡实
芡实并非水果,而是睡莲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种仁 。其外观呈类球形,表面有棕红色内种皮。芡实营养丰富,含淀粉、蛋白质等。它能益肾固精、补脾止泻、除湿止带。适宜脾肾虚弱者,如老人、儿童,以及白带多的女性。但便秘、尿赤者不宜多食。
基本介绍
芡实,学名 Euryale ferox Salisb. ex Konig et Sims ,为睡莲科芡属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,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水果,因其具有一定食用性且多被归为可食水生植物类,常与水果一同提及。其名称来历颇具意味,“芡”字源于《本草纲目》记载,“芡可济俭歉,故谓之芡”,又因成熟种子形似鸡头,民间亦俗称“鸡头米”。
芡实广泛分布于东南亚、俄罗斯、日本、印度及中国等地。在中国,主要产区集中在江苏、山东、湖南、湖北、安徽等省份,其中以江苏苏州的南芡最为知名。芡实通常在秋季的 8 - 10 月成熟上市,此时芡实果实饱满,营养成分积累充分。
芡实外观独特,整体呈圆球形,直径约 5 - 8 毫米。其外种皮坚硬,呈黑褐色或紫褐色,表面有密生的钩状刺;内种皮为白色,较薄。去除种皮后,可见白色粉质的种仁,即人们食用的部分。常见的芡实品种主要分为南芡与北芡。南芡又称苏芡,颗粒较大,直径可达 10 - 15 毫米,种仁圆润饱满,口感软糯,品质优良,多用于食用;北芡,又名刺芡,颗粒相对较小,直径约 6 - 8 毫米,种仁较薄,且外壳带刺,采收困难,口感较南芡略逊一筹,但其适应性强,多野生于湖泊、池塘之中。在营养价值方面,二者差异不大,均富含淀粉、蛋白质、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等营养成分,但南芡在口感上的优势使其成为市场上的宠儿。
历史文化
芡实历史悠久,据史料记载,早在两千多年前的《周礼》中就有关于芡实的记载。在古代,它常作为贡品进献宫廷。在传统文化中,芡实象征着富足与安康,并无特殊文化禁忌。其在民间食用广泛,是百姓餐桌上的滋补佳品,承载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。
口感风味
芡实口感独特,生食时质地脆嫩,带有淡淡的清甜和水生植物特有的清新气息。熟食后则变得软糯绵密,口感粘牙。其风味以清甜为主,味道醇厚,无明显酸涩味,煮熟后散发着一股淡淡的米香,这种独特的风味使其成为深受欢迎的食材。
营养功效
1. **丰富的碳水化合物**:芡实富含大量淀粉,含量可达60% - 70%,可为人体提供充足的能量,维持机体正常运转。淀粉在体内经消化酶作用,逐步分解为葡萄糖,为细胞代谢提供动力。
2. **优质蛋白质**: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,约占10%左右,这些蛋白质包含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,如亮氨酸、异亮氨酸等,对于人体组织的修复与生长至关重要,可增强机体免疫力,促进身体正常发育。
3. **多种维生素**:芡实含有丰富的维生素,如维生素C、维生素E以及B族维生素等。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,能清除体内自由基,减缓细胞衰老,增强免疫力;维生素E则有助于维持生殖系统正常功能,保护细胞膜免受氧化损伤;B族维生素参与体内多种代谢过程,如碳水化合物、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,对维持神经系统正常功能和促进消化有重要作用。
4. **矿物质**:钙、磷、钾、镁等矿物质在芡实中含量丰富。钙是骨骼和牙齿的主要组成成分,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和正常的神经传导;磷参与能量代谢和酸碱平衡调节;钾对维持心脏正常功能和调节体内渗透压起着关键作用;镁则在多种酶的激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,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。
5. **特殊功效成分**:芡实还含有一些特殊的活性成分,如黄酮类化合物、甾醇类物质等。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、抗炎、降血脂等多种生理活性;甾醇类物质有助于调节体内胆固醇代谢,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积极意义。
食用小贴士
1. **鲜食**:新鲜芡实最佳食用时机是在刚刚采收后不久,此时的芡实口感最为脆嫩清甜。可直接剥去外壳后食用,能最大程度地保留其原汁原味和营养成分。但需注意,鲜芡实不宜过量食用,以免引起消化不良。
2. **加工制品**:
- **干芡实**:将新鲜芡实晒干后,便于长期保存。干芡实质地坚硬,食用前需提前用清水浸泡3 - 4小时,使其充分吸水变软。干芡实可用于煮粥、煲汤、炖甜品等多种烹饪方式。
- **芡实粉**:由芡实研磨而成,食用更为方便。可直接用开水冲调成糊,也可加入到各类糕点制作中,增加风味与营养。
3. **烹饪搭配**:
- **芡实粥**:将浸泡好的干芡实与大米一同煮粥,可加入适量的红枣、桂圆等,既能增加粥的甜度与口感,又能提升滋补功效,尤其适合脾胃虚弱者食用。
- **芡实煲汤**:与排骨、鸡肉等食材搭配煲汤,如芡实排骨汤,芡实能吸收肉的鲜味,同时释放自身的营养成分,使汤品更加鲜美且营养丰富,具有健脾益肾的功效。
- **芡实甜品**:在制作甜品时,如芡实银耳羹,将芡实与银耳、冰糖一同炖煮,口感软糯香甜,具有滋阴润肺、美容养颜的作用。
4. **食用禁忌**:
- 芡实虽营养丰富,但性质收敛,便秘、尿赤者及妇女产后不宜食用,以免加重症状。
- 由于芡实含有较多淀粉,消化功能较弱者,如老人、儿童,应适量食用,否则易引起腹胀、消化不良等问题。
- 极少数人可能对芡实过敏,食用后若出现皮肤瘙痒、红肿、呼吸困难等过敏症状,应立即停止食用,并及时就医。此外,芡实并无与其他食物相克的明确科学依据,但在饮食搭配上仍建议遵循均衡饮食原则。
购买与存储
1. **购买挑选**:
- **新鲜芡实**:挑选时,应选择果实饱满、色泽自然、无明显破损和异味的芡实。外壳颜色以浅黄或略带绿色为宜,若颜色过深或发黑,可能果实已不新鲜。同时,可轻轻按压,感觉坚实且有弹性的为优质芡实。
- **干芡实**:优质干芡实颜色洁白,无虫蛀、无霉斑。颗粒完整、大小均匀者为佳。闻其气味,应有淡淡的清香,若有刺鼻或发霉气味,则不宜购买。对于追求软糯口感的消费者,可选择颗粒较大的南芡;若喜欢稍硬脆口感,北芡也是不错的选择。
2. **存储方法**:
- **短期存储**:新鲜芡实如需短期保存,可将其放入保鲜袋中,扎紧袋口,置于冰箱冷藏室,温度设置在 0 - 5℃,可保存 3 - 5 天。
- **长期存储**:干芡实适合长期保存。可将其放入密封容器中,如密封罐或保鲜袋,置于干燥、阴凉、通风处,避免阳光直射。若担心生虫,可在容器中放入几瓣大蒜。如需更长期保存,也可将密封好的干芡实放入冰箱冷冻室,食用时提前取出解冻即可。
芡实,以其独特的口感风味,在脆嫩与软糯之间切换,清甜米香萦绕舌尖。丰富的营养功效,无论是补充能量、增强免疫,还是对身体各系统的滋养调节,都展现出其极高的健康价值。多样的食用方式,从鲜食的清新到烹饪后的醇厚,满足不同饮食需求。合理的购买与存储方法,为享受这份美味提供保障。无论是追求健康养生,还是钟情特色食材的消费者,芡实都值得一试,开启独特的美食与健康之旅。